酒泉在线,关注身边事。
原创  >  本地  >  远方——043 混乱上海 紧急家书
远方——043 混乱上海 紧急家书
3 天前   浏览:28   来源:咫尺天涯
1937年春,上海法租界的梧桐树新芽初绽,空气中却凝滞着比梅雨更令人窒息的压抑。黄浦江上,日军侦察艇频繁游弋,锋利的艇首划破粼粼波光;街巷间,日军即将进犯华北、华东的消息不胫而走。福新公司内,赵玉良指尖反复摩挲账本上的航运数据——近三个月,运往华北的战略物资数量竟暴增三倍,异常的数字如警钟在耳畔轰鸣。
 
江辅轩戴着橡胶手套,专注调试着医疗仪器。作为留日归国的外科医生,他敏锐察觉近来日本侨民就诊人数激增。这些人操着生硬中文坚称只是普通感冒,却在检查时对关键信息讳莫如深。当他将异常情况记录在案时,窗外突然传来日语呵斥。循声望去,两名身着和服的女子正被宪兵粗暴搜身,发间樱花簪子跌落青石板,粉白的碎片恰似破碎的和平幻梦。
 
启智小学的晨读声清脆悦耳,岳晓樱讲授《最后一课》时语气格外凝重。男女学生们穿着中山装校服齐整坐着,齐声朗读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时,后排男孩突然举手发问:"先生,我们的国土会被夺走吗?"教室瞬间陷入死寂。她望向窗外巡逻的中国军人,目光坚定地指着墙上的中国地图:"只要我们记得每一寸山河,侵略者就永远无法得逞!"
 
雾气弥漫的清晨,赵玉良与江辅轩在报关行不期而遇。二人默契地在街角咖啡馆卡座落座,江辅轩递上带着药水气息的医疗报告:"这些患者的肺部损伤绝非普通病症,更像是长期感染所致。"赵玉良翻开皮质手包,夹层里半张来自东北的货物清单若隐若现,疑似记载着生化武器信息,油墨尚未干透。就在此时,咖啡馆玻璃门轰然撞开,几个日本商人叫嚣着要"搜查抗日分子"。两人迅速交换眼神,将情报悄然塞进糖罐底部。
 
暮色渐浓,岳晓樱在手工课上教孩子们剪窗花。红纸在指尖翻飞,她低声嘱咐最机灵的男孩:"把这个平安结送到福新公司,找穿月白旗袍的赵玉良夫人。"男孩郑重点头,将藏有胶卷的剪纸小心揣进棉袄。远处,租界巡捕房的警笛声隐隐传来,她望着天际暗红的晚霞,想起昨夜收到的密信——北平学生即将掀起大规模示威,一场风暴正在黑暗中蓄势待发。
 
同一日清晨,陈伯伯如往常般出门买菜,竹篮里躺着一条两三斤重的鲈鱼。挑选豆角时,他敏锐察觉到那道如影随形的目光——作为身经百战的退伍军人,他对危险有着本能的警觉。陈伯伯故意拐进胡同,跟踪者果然紧追不舍。在转角处,他突然闪身折返,与对方撞个正着。那人下意识用日语道歉,陈伯伯怒目而视:"跟踪我,有何目的?"年轻人警惕地扫视四周,压低声音问:"您是江辅轩、岳晓樱的陈伯伯?"得到肯定答复后,他迅速递上纸条:"我是渡边三雄,江辅轩的同学。看完立即销毁。"说完,便消失在熙攘的人群中。陈伯伯这才想起,刚才的年轻人有点眼熟,是的,在日本仙台见过几次面的渡边三雄。
 
陈伯伯未敢在街头查看纸条内容,而是七拐八绕,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匆匆返家。关好门窗,他展开纸条,上面赫然写着:江辅轩与岳晓樱已被日军列为重点监视对象,二人因暗中协助抗日、传播爱国思想,已登上日本军部的黑名单。建议他们即刻离开上海,越远越好。陈伯伯反复确认内容后,划亮火柴,看着纸条在火焰中化作灰烬,眉头紧锁,心中已然有了决断。

 暮色中的上海弄堂里,陈伯伯伏案疾书,钢笔尖在信纸上沙沙作响。两行情急之语落笔后,他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折成方块,塞进牛皮信封,火漆封口时特意多压了两道纹路。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走向邮局,他刻意放慢脚步,佯装成闲逛的路人,不时警惕地回望,生怕被人察觉这封密信的存在。寄出信后,他转身走进菜市场,挑选新鲜的蔬菜,动作自然得仿佛只是个普通归家做饭的老人,可那双微微发颤的手,还是泄露了他心底对岳晓樱和江辅轩安危的深切担忧。
 
晚饭时分,暖黄的灯光下,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。陈伯伯夹了一筷子青菜,语气装作不经意地问道:“辅轩、晓樱,最近有没有回河南老家看看的打算?”江辅轩与岳晓樱对视一眼,眼中闪过一丝疑惑。岳晓樱放下碗筷,轻声说道:“陈伯伯,最近工作实在太忙了,可能得等到下个春节才有空回去。”陈伯伯眉头微皱,语气严肃起来:“这样啊,那你们最近上下班,一定要格外小心。现在时局不太平,务必多加留意。”两人郑重地点头,却不知陈伯伯的担忧背后,藏着怎样的隐情。
 
八天的漫长等待,这封承载着隐秘使命的信终于辗转抵达河南郑州小石磨村。方雪妮接到信件时,雀跃的笑容瞬间绽放在脸上。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,可展开信纸看到那简短的两句话和熟悉的落款,笑容瞬间凝固。方妈妈见女儿神色突变,关切地问道:“妮儿,出啥事了?是不是你哥有消息了?”方雪妮愣了一瞬,随即换上欣喜的表情,大声说道:“娘!哥要带着晓樱姐和康儿回来了!”方妈妈布满皱纹的脸上顿时笑开了花,眼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。方雪妮趁热打铁,撒娇道:“娘,给我几块大洋呗,我去城里置办些东西,好好准备迎接他们!”方妈妈想都没想,急忙从柜子里拿出几块大洋塞到女儿手中。
 
方雪妮揣着大洋,跨上自家的毛驴,一路朝着县城疾驰而去。抵达县城后,她在大街小巷中四处打听电报局的位置,终于在街角找到了那个不起眼的门面。推门而入,她急切地询问如何发电报。工作人员递来一张泛黄的电报纸,说:“把内容、收件人地址和姓名写上就行。”方雪妮握着笔,在纸上飞速写下地址,可内容却让她犯了难。
 
沉思片刻,她写道:“娘想你们和康儿,想得都生病了,你们赶紧回来吧,我也想你们,想我的侄儿呢,你们赶紧回来吧。”写完后,她忐忑地将电报纸递给工作人员。对方熟练地拨弄着算盘,说道:“六块大洋。”方雪妮惊呼:“怎么这么贵?”工作人员解释道:“电报按字收费,字数越多越贵,但胜在速度快,发往上海市区当天就能到,郊区的话得等到第二天。”方雪妮犯了难,不知如何是好。工作人员见状,拿起笔将内容精简:“娘病危,你们速回。”方雪妮看着改过的内容,虽然简短,却依旧传达出了那份急迫,费用也降到了两块大洋。付完钱,她站在电报局门口,望着天空中盘旋的飞鸟,心中默默祈祷这封加急电报能让亲人早日平安归来。
头条号
咫尺天涯
介绍
推荐头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