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泉在线,关注身边事。
原创  >  本地  >  远方——048 乡村诊所开业
远方——048 乡村诊所开业
5 天前   浏览:16   来源:咫尺天涯
暮春的斜阳给小石磨村镀上一层暖金,江辅轩抱着小康儿、岳晓樱与方雪妮紧随其后。简单用过方妈妈亲手烹制的粗茶淡饭后,三人撸起袖子收拾堂屋,方妈妈也没闲着,戴上老花镜,仔细地将灶台边堆放的药罐擦拭得锃亮。已经25岁的江辅轩双臂青筋暴起,轻松扛起半人高的木柜;岳晓樱手持高粱头做的扫把,打扫房间,连墙缝里的积灰都不放过。19岁的方雪妮哼着新学的小调,蘸着井水擦拭雕花旧案几,水珠顺着木纹蜿蜒而下。小康和方妈妈坐在院子角落的草席上,咿咿呀呀地摆弄着木勺,方妈妈时不时用衣角为孙子擦去口水,时不时抬头朝忙碌的大人们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 
随着桌椅归位、蛛网清除,原本堆满农具的堂屋渐渐显露出诊室的轮廓。岳晓樱直起发酸的腰,望着焕然一新的空间,笑着对方雪妮说:"多亏你帮忙,不然这老屋子还得再'沉睡'几年!"方雪妮刚要开口,方妈妈端着刚泡好的凉茶走进来,慈祥地说道:"晓樱啊,妮子出力,我这老婆子也没闲着,灶台上的药罐都收拾干净了,以后熬药就方便多啦!"
 
岳晓樱转头看向江辅轩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清单:"辅轩,咱们学的西医讲究望闻问切与器械结合,可这空荡荡的屋子..."话音未落,江辅轩已默契地接上:"我明白,得去郑州置办器材,如听诊器、血压计,还有基础的消毒用品和常用药。"他摩挲着下巴沉思,"但药品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,得找正规渠道。"两人当即决定次日天一亮就启程。方妈妈在一旁听得仔细,叮嘱道:"路上注意安全,"
 
方雪妮突然蹦到两人中间,辫梢扫过江辅轩的肩头:"哥,嫂子!等东西寄来,我负责把药品分类、器械归位,保证井井有条!"她蹲下身,刮了刮小康儿肉乎乎的脸颊,"到时候康儿帮姑姑递东西好不好?"小家伙似懂非懂,咯咯笑着往她怀里钻。江辅轩与岳晓樱相视一笑,窗外的暮色里,五人的身影交织,勾勒出温暖的轮廓。
 
翌日清晨,晨雾未散,江辅轩和岳晓樱已辗转来到郑州。他们穿梭在狭窄的药械街,踏遍十余家店铺,得到的却是相同的答复:听诊器断货半月,血压计价格翻了三倍,连普通医用纱布都被抢购一空。街边的中医馆飘来草药香,排队的百姓们攥着药方轻声交谈,形成鲜明对比。而此时的小石磨村,方妈妈正守着堂屋,时不时望向村口,盼着孩子们早日归来。
 
"这比预想的还要棘手。"江辅轩攥着被汗水浸湿的清单,指节泛白。岳晓樱望着橱窗里孤零零的半盒棉签,突然眼前一亮:"上海作为远东医疗中心,物资肯定充足!咱们联系那边的朋友邮寄过来!"
 
两人冲进邮局,老式电话的听筒沉甸甸的,电流声裹着杂音在耳边炸开。当江辅轩哽咽着说出"村里孩子发烧只能用凉水敷头"时,电话那头传来赵玉良铿锵有力的回应:"别担心!三天内一定凑齐物资,用加急件寄出!"
 
挂了电话,夕阳正将邮局的玻璃窗染成琥珀色。江辅轩和岳晓樱相视而笑,他们知道,跨越千里的医疗物资会马上就到,而小石磨村的第一间西医诊室,即将在希望中诞生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这一天,等来了陈伯伯的信,陈伯伯把他们走后的事,讲述了一遍,说:”最近上海的进步人士,工人领袖,学生领袖之内的人,失踪的人很多,受到迫害的很多,日本人真是下毒手了,多亏你们都走了,要不然…………。”方妈妈戴着老花镜,凑在油灯下,听江辅轩念完信,不禁双手合十,喃喃道:"老天保佑,平安就好。"
 
五月的中原大地,麦梢渐渐染上金黄,微风拂过,整片田野泛起层层金色波浪。江辅轩的西医诊室就坐落在这样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色中,木质门板被阳光晒得发烫,得知免费看病消息不胫而走,方家大院,屋内院内挤满了前来看病的乡亲。都在夸江辅轩,更在夸方妈妈,被夸的方妈妈,满脸笑容,一边热情地招呼着乡亲们坐下休息,一边端出茶水给大家解渴,对前来看病的人,更是服务周到了。
 
每天天还没亮,诊室门口就排起了长队。江辅轩戴着那副洗得发白的听诊器,仔细地为每一位乡亲诊断病情。岳晓樱则在一旁帮忙记录病历、调配药品,19岁的方雪妮抱着小康儿,时不时逗弄他发出咯咯笑声,为略显凝重的诊室增添几分生气。
 
“江大夫,俺这手腕子时不小心划了道口子。”王大哥卷起袖子,伤口还渗着血。江辅轩迅速拿出消毒棉签和纱布,一边小心翼翼地清理伤口,一边叮嘱:“最近天热,干活别碰生水,这药收个成本钱,拿着。”方妈妈在一旁听到,立刻补充道:“王兄弟,回去用淘米水洗手,伤口好得快!”
 
麦收时节,中暑的村民格外多。江辅轩背起医药箱,顶着烈日穿梭在田间地头。看到有村民晕倒在麦垄里,他立刻冲过去,解开对方衣领,用清凉油涂抹太阳穴,从随身水壶里倒出温水喂下。等村民缓过神来要掏钱,他总是摆摆手:“乡里乡亲的,说啥钱不钱的!”方妈妈则在家中熬煮绿豆汤,用大陶罐装好,让方雪妮送到田间,分给劳作的乡亲们。小康儿也跟着姑姑在田埂上跑前跑后,时不时递上水壶,奶声奶气地喊着:“喝水水!”
 
       有天凌晨,赵婶慌慌张张地跑来敲门:“江大夫,快救救俺家娃!他发高烧说胡话!”江辅轩披上衣服就往外跑,岳晓樱也赶紧跟上去。在昏暗的煤油灯下,江辅轩仔细检查孩子的症状,喂下退烧药,又用湿毛巾反复为孩子擦拭身体降温。直到孩子退烧熟睡,夫妻俩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,方妈妈早已热好了饭菜,心疼地看着他们:“快吃点,吃饱了才有力气。” 方雪妮抱着已经睡着的小康儿,轻轻说道:“康儿今天也帮姑姑照顾小弟弟了呢。
      小满过后,金黄的麦浪翻涌如潮。天还没亮,方妈妈就系上围裙,在灶台前忙碌起来,为下田的家人们准备热腾腾的早饭。江辅轩一家扛起镰刀下田,方雪妮背着水壶穿梭在麦垄间,时不时蹲下帮年幼的小康儿擦去额头汗珠。村里请来的麦客们挥舞着镰刀“唰唰”作响,岳晓樱则在田埂上支起临时药摊,碘伏、棉签、藿香正气水整齐码放,随时为中暑或划伤的村民处理伤口。方妈妈戴着宽边草帽,提着装满馒头和鸡蛋的竹篮来到田间,招呼大家休息吃饭。小康儿跟在姑姑身后,举着野花递给劳作的叔叔伯伯们,嘴里喊着:“姑姑,给!”
 
收割完的麦子被牛车一车车拉到打谷场。江辅轩白天抽空为乡亲们看病,傍晚便加入碾场队伍。石磙在牛的牵引下缓缓滚动,麦粒与秸秆分离的沙沙声里,他和邻居老张轮流掌鞭,看着扬场时金黄的麦粒如雨点般坠落,疲惫的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。方雪妮带着几个孩子负责捡拾遗漏的麦穗,小康儿坐在草垛旁拍着小手咯咯直笑,夕阳把一家人忙碌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。小康儿时不时跑到姑姑身边,把自己捡的麦穗递给她,奶声奶气地说”给”。
        有天深夜,李婶家新打的麦子突然起火,他丢下饭碗就冲进火场帮忙抢救,事后又连夜为烧伤的村民处理伤口。方妈妈则守在村口,提着马灯,等着儿子平安归来,灯光在夜色中摇曳,照亮了回家的路。方雪妮抱着小康儿,轻声说:“康儿别怕,等爸爸回来,咱们一起等。”小康儿依偎在姑姑怀里,点了点头:“等爸爸,姑姑陪。”

日子一天天过去,江辅轩和家人的付出,乡亲们都看在眼里。麦收结束那天,村民们自发抬来刚打下的新麦、自己种的瓜果蔬菜,还有几只活蹦乱跳的老母鸡。“江大夫,这点心意你一定得收下!”老村长紧紧握住江辅轩的手,“你给大伙看病不收钱,这恩情,俺们记一辈子!”望着乡亲们真诚的脸庞,江辅轩眼眶泛红,方妈妈则抹着眼泪,拉着老村长的手说:“都是一家人,说这些干啥!”小康儿也学着大人的样子,踮着脚把手中的麦穗递给老村长,奶声奶气地说:“给爷爷!”逗得众人哈哈大笑。
头条号
咫尺天涯
介绍
推荐头条